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卖油娘与豆腐郎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62节


  修官道可不是小工程, 平安镇所在的荣定县负责其中的一段路, 就这一段路,也得征集不少民夫。

  按照往年的惯例, 差役与里长一起到各村按照花名册征集民夫。各家各户,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凡十三岁以上五十岁以下, 皆算成丁。

  分了家的, 各算各的,没分家的,都一起算。如梅香家, 没有成年男丁,倒不用去服徭役。如叶家那样的,就得去一个了。

  有人为了不服徭役,分了家。但分家也有分家的弊端, 朝廷征收户税, 都折算在粮税里头。不分家,兄弟们混在一起, 只算一户,分家后就各家都要交了。故而, 不论你分家还是不分家,都是各有利弊。

  明朗还小,不算成丁,这次服徭役躲过了。叶氏心里仍旧免不了担心,过两年明朗长大了,到时候怕就是躲不过了。黄茂林家里只有两个成年男丁,也不用去了。再等两年,黄茂源大了,黄家就跑不掉了。

  如韩文富家里,儿子孙子一大堆,这回得去两个人。

  服徭役苦的很,一去几十天回不来。在那里吃不好睡不好,整日干重活,连个歇息的空档都没有。若是干活干的差了,轻则挨骂,重则还要挨打。

  为了防止大部分人拿钱买徭役,县衙把标准定的高,一个人二两银子。你不去可以,交二两银子,官府花钱另外雇人。有一些男丁多的人家,除了抽去的人,另外还有人报名,可以多挣钱。

  但官府并不会把那二两银子都给新雇来的民夫,能得个一半就不错了。按照那些差役的说法,给一半是正常价格,另外一半是缴纳的罚金。至于罚金最后到哪里去了,百姓就不得而知了。

  韩家岗一下子少了不少壮丁,剩下的人仍旧在家里准备过一阵子种麦子和油菜。

  梅香家里春上积攒了不少油菜籽,虽然生意好,消耗的快,后来又有许多人家陆续送来了许多,总是没缺过。

  荣定县背靠群山,官道路过这里时,也只能绕着山走,平安镇不远的地方,正是官道的一个拐点。

  这条官道原是前朝时修建的,被弃用了这么多年。也不知怎地,忽然又要启用。百姓们不懂,只知道官道一旦修好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会越来越多,平安镇在官道拐点上,必然又要繁华起来了。

  如赵老板这样的人,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大干一番。如黄炎夏兄弟这样的,也在思索以后如何处于不败之地。

  梅香家里的油坊客人络绎不绝,叶氏暂时还想不到那么远。家里都快忙不过来了,她实在没有精力再去开疆扩土了。

  等早晚开始穿夹衣的时候,官道终于修好了。

  叶氏等人隔天上街,渐渐发现偶尔会有陌生人到镇上采买吃食和草料。有一些眼睛毒的人闻风而动,镇上的面馆忽然又多了一家。渐渐的,竟然又开了一家小饭馆,只卖一些家常饭菜,价格不贵,好吃管饱。

  路过的客人可不就是想吃口热乎的家常菜,他家生意顿时火爆了起来。

  这一日,又在街上。

  天阴,刮起了风,叶氏和梅香多穿了一件衣裳,倒不觉得冷。

  梅香见一些陌生人牵着马匹进了街口那家小饭馆,心里思绪不断。

  她小声和叶氏商议,“阿娘,新开的这家饭馆和那几家面馆,每日需要不少东西呢。米、菜、油,这几样,咱们家都有富余的。与其等到每年卖给县里的粮商,还不如自己想办法处理了,省得被粮商们压价。”

  叶氏看了她一眼,“你又想作甚?”

  梅香笑了,“阿娘,咱们去跟那几家商议商议,我们可以给他们送菜送油,比市价低一些,但量要大。若能吃下这几家,咱们以后就轻省多了。”

  叶氏想了想,“送菜倒是可以,菜籽油也要送?如今余家也不怎么干了,还不都是到咱们家来。”

  梅香摇头,“阿娘,咱们这独家生意能维持多久呢?一年?两年?要不了多久,没有余家,也会有旁人家来分一杯羹。您看,路过镇上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我估计还会有别的店开门。咱们占个先,一家家谈下来,以后成了老主顾,就算有人重新开油坊,咱们家也能稳如泰山。”

  叶氏听女儿这样一说,觉得有道理,“那要如何去谈呢?”

  梅香见对面的黄茂林正闲着,冲他招了招手,黄茂林立刻过来了。

  梅香把想法跟他一说,黄茂林仔细想了想,重重地点头,“婶子,这样倒是使得。咱们一起去,你们家送菜,我家送豆腐。能送上门,总比他们自己来买要方便些。婶子,等以后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怕是旁边镇子上的油坊和豆腐坊都会往这边来。咱们真的趁着现在,赶紧多谈下几家,多些大主顾总是好的。咱们先去和那家饭馆谈,他家每日要用不少菜呢。若能谈妥了,再去和剩下的面馆谈。”

  叶氏皱紧了眉头,“那何时去说合适呢?”

  黄茂林搓了搓手,“婶子,你等我把豆腐卖完,咱们两个一起去,让梅香在这里看着。”

  叶氏本能地有些惧怕到外头谈这些事情,但形势比人强,她如今又比较信服女儿女婿的话,只得点头,“好,那你先回去,等会子咱两个一起去。”

  梅香看出了叶氏的忐忑,忙安慰她,“阿娘,你到时候只管在一边敲边鼓,和店家商谈的事情,交给茂林哥。到最后,茂林哥若问您的意见,您有意见只管说,没意见的话就点个头,有个大人在,店家也能更放心一些。”

  叶氏点了点她的额头,“我晓得了,都听你们的。”

  梅香咧嘴笑了,“没有阿娘,我们也谈不成的。”

  等黄茂林忙好了之后,立刻过来找叶氏。梅香家的油都卖完了,就剩一些菜了。

  梅香想了想,从中间捡出几样菜,用篮子装好,“阿娘,不管这回成不成,您把这些菜送给他,落下个人情,以后也好说话。”

  叶氏接过了,“你说的有道理,那我们先过去了,你这边要是有事情就叫我们。”

  梅香点头,叶氏带着黄茂林走了。

  到了路口那家小饭馆之后,黄茂林先找了店老板,“王大叔忙呢,生意兴隆呀。”

  王老板是王家坳的人,也认识黄茂林,笑着和他打招呼,“黄少东家来了,豆腐都卖完了?”

  黄茂林咧嘴笑,“可不就是,今儿您去买了那么多豆腐,托您的福,我比往常早一些卖完了。”

  王老板正在忙着切菜,见黄茂林带着韩家娘子过来,知道这二人必定有事。

  他又和叶氏打了招呼,“韩娘子来了,快坐。都忙完了?晌午别回去,在我这里吃顿便饭。”

  叶氏笑着把篮子里的菜拿出来放在旁边的案板上,“王老板新开的店子,我也没有什么贺礼,这几样菜,给您晌午招待客人。”

  王老板忙放下菜刀,“哟,韩娘子太客气。我还说请您吃晌午饭呢,您倒先给我送菜来了。”

  黄茂林趁机说道,“王大叔,您这里每日得用不少菜呀。出去买菜也得忙活一阵子吧,还得占用个劳力。”

  王老板脑袋转了转,忽然就明白了黄茂林的意思,“可不就是,才开张,万事都还没个章程,每日忙乱的很。”

  叶氏不好什么事情都退给女婿,也开口和王老板商议,“王老板,您晓得我家里一直在这里卖菜卖油。我看您生意这样好,就想与您商议。我以后每个集给您送些菜,比市价便宜一些,您这里的菜都包给我可行?另外,您用的菜籽油,我也可以成桶地卖给您。我女婿家里的豆腐就更不用说了,您这里每日都少不了的。我们是诚心来的,您若有意愿,咱们可以仔细商议商议。”

  王老板呵呵笑了,“韩娘子说的不无道理,只是,我这里要的种类多,您家里什么菜都有不成?”

  叶氏想了想,“王老板,旁的不说,凡是平安镇有的菜品,我家里定然是都有的。您只管放心,就算我没有,我从别人家进,也保证不会多问您要钱。镇上的冯家和汪家,这一年多以来,每个集都是我给她们送菜,从来没争过一句嘴。不是我自夸,我家的菜,论品相论价格,在这几条街上,都能算得上好的。”

  黄茂林也跟着说道,“王大叔,我婶子做买卖您还能不晓得,从来不坑人,不多占主顾一文钱便宜。如今平安镇就韩家一家油坊了,这菜籽油一文钱价格没涨,就这品行,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正说着,王太太来了,听说叶氏两个来的意思后,仔细问了问价格,立刻拍板做主,让叶氏每日给她送哪些菜,一个月又定了一些菜籽油。叶氏当场和王太太说定了价格,从下个集开始送。

  说过了菜,王太太也从黄茂林这里定了一些豆腐,逢集多一些,背集少一些,但都要送上门,豆腐可不比菜,必须是当日新鲜的。

  那头,梅香正焦心地等待着,心不在焉地把最后剩下的一些菜都处理了。过了好久,忽然见到叶氏又带着黄茂林回来了。一看二人的神色,梅香就知道办妥了。

  “阿娘,茂林哥,如何?”

  叶氏笑着点头,“说定了,后天就给王家饭馆送菜送豆腐。走,回家。”

  回家的路上,叶氏非常高兴。能多的一份稳定的收入,总比娘儿两个坐在街上白等要强。

  这还只是王家饭馆,还有两家面馆呢,以后说不定会越来越多。

  叶氏忍不住感叹,“这官道修得好啊,以后咱们镇子好多人家怕是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梅香也点头,“阿娘,机会来了,就看谁能抓得住了。这个路子既然可行,咱们得尽快都拿下了。我听茂林哥说,有人想在这里建客栈呢。”

  叶氏吃了一惊,“客栈?那得投入多少钱?哪里有那么多客人呢?”

  梅香摇头,“我也不晓得,茂林哥也是听了一耳朵,具体是谁想干我们也不知道。若真有人建客栈,里头定然也会做吃食。阿娘,咱们可得抓牢了。客栈啊,这可是大主顾。”

  叶氏思绪有些恍惚,若是当家的还在,定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梅香可真像当家的,这般机敏。

  娘儿两个回家后,叶氏在家做饭,梅香去韩敬奇家里把兰香接了回来。

  最近一些日子,因为天又要变冷了,叶氏早上走的时候见兰香还迷迷糊糊的,就把她放到了韩敬奇家里。

  兰香渐渐熟悉了二伯家,也愿意和莲香姐姐和明尚哥哥玩。她已经习惯了阿娘和姐姐早上出门晌午回来,她在二伯家玩一阵子时间就过去了。

  梅香到二房的时候,兰香正坐在小板凳上和明尚一起玩,见到姐姐后,立刻就冲了过来。

  梅香抱起妹妹,和周氏等人打过招呼,又从口袋里掏出几块芝麻糖片,给几个孩子一人分一块。

  别过二房人后,梅香带着妹妹回家了。

  叶氏让梅香烧火,一边做饭一边和她商议事情,“过一阵子春香要出门子了,我看你大伯大娘还没开始给她置办嫁妆呢。”

  梅香撇撇嘴,“我听莲香说,大娘准备了三四床被子,给春香姐姐做了几身衣裳,陪嫁两个箱子,多的没有了。”

  叶氏愣住了,“春香的婆家可是下了二两银子的聘银的,还有那么多吃食呢。这些东西才值几个钱?”

  梅香摇头,“阿娘,大伯大娘做主,咱们不好说什么。”

  叶氏叹了口气,“春香这丫头也是可怜,还不如她姐姐秋香。”

  梅香问叶氏,“阿娘,春香姐姐出嫁,咱们家送什么添妆?”

  叶氏摇头,“到时候看你二伯娘,咱们跟着你二伯娘就是了。”

  梅香忽然笑了,神神秘秘地对叶氏说道,“阿娘,不若咱们把添妆送厚一些,就等到春香姐姐出门那一天给。到时候大伯娘总不好再抠下来,东西都成了春香姐姐的。等到以后咱们两家再有事情,大伯娘总得回礼呀。”

  叶氏顿时笑了,“你总是有这么多促狭的主意,给春香多些添妆我倒不是不舍得,她是个好孩子。只是,咱们这样干,你大娘背地里就要骂咱们了。多给添妆你大娘高兴啊,可都落到春香手上,她肯定不高兴了。”

  梅香哈哈笑了,“阿娘,我管她高兴不高兴呢。咱们就算把家业全部送给大伯大娘,他们肯定也是不高兴的,还说我们送的迟了。既然这样,咱们就不必看他们的脸色了。春香姐姐可怜,咱们这样帮她一把,也算积德行善。不然她带着那么少的嫁妆去了婆家,还不要被婆家人骂死。她好歹是我亲堂姐,到时候被婆家人欺负,我出去都觉得丢脸。”

  叶氏把锅里的菜铲了起来,“唉,总归是你大伯大娘不重视这个二丫头。春香也是命苦,排行老二,又是个丫头。当时你大伯大娘盼儿子盼的眼睛都大了,没成想一连生两个丫头。也不怪他们那样宠着明全,谁家成亲七八年才得个儿子不惯着呢。”

  梅香又撇撇嘴,“阿娘,儿子也得看是什么样的儿子,丫头也得看是什么样的丫头。”

  叶氏立刻笑了,“是是是,要是都是你这样能干的丫头,给一百个我都不嫌多的。”

  梅香立刻笑了,“我跟阿娘说正经的,阿娘倒打趣我。”

  叶氏往锅里倒了两瓢水,“吃饭吧,下午还要去菜园干活呢,春香的事情,到时候再说。”

  叶氏只炒了一个菜,饭锅里蒸了一大碗鸡蛋。今年家里没有咸肉,叶氏也没有总是买肉吃,且明朗兄弟两个白日在秦先生家里也能吃到肉。赶集回来又忙乱,叶氏只得蒸鸡蛋给两个女儿吃,再炒个菜,母女三个吃足够了。

  吃了饭之后,母女三个一起睡了会子觉。才起来,就有人来换油。

  叶氏怕下午有客人上门,就让梅香在家里守着,带着妹妹一起玩,她独自一个人到菜园里去了。

  梅香在家里也没闲着,拿着针线筐坐在堂屋就忙活开了,她又要开始准备一家人冬天的衣裳鞋袜。

  正在低头飞针走线的功夫,门楼里忽然有人喊,“三姐,三姐。”

  梅香抬头一看,是韩文昌的孙女茴香。

  梅香立刻起身迎接她,“妹妹来了,快进屋坐。”

  茴香性子腼腆,跟着梅香一起进来了。梅香让她坐下,给她倒了杯热水,又拿了两块炸锅巴给她吃。

  茴香笑了,先把手伸了出来,只见她手上握着一个鸡蛋。

  梅香诧异,“这是哪里来的鸡蛋?”

  茴香笑了,“三姐,这是你家的鸡蛋。”

  梅香更奇怪了,“我家里的鸡蛋怎么在妹妹手里?”

  茴香看了她一眼,“三姐,你和三伯娘整日忙碌,家里有些事情可能就顾不过来。我刚来从你家门口路过,发现有几个小孩子在你家门口的草垛子里掏来掏去的,我就奇怪,过去一问,他们全跑了,有几个手里还拿着鸡蛋。我再一看,你们家的草垛子里有个鸡窝呢,在老里头。怕是三姐家的鸡跑到外头下蛋去了。我仔细摸了摸,有好几个蛋呢,我拿了一个来给三姐看看。三姐快去,把那几个鸡蛋捡回来。”

  梅香愣了一下才反映过来,“这些死鸡,真是要挨打了。整日吃的好喝的好,还跑到外头去下蛋。”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