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为妃三十年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2节


  总之,她挺好的。对,挺好的。

  “十一爷。”

  他在想王疏月的好处,被她这么一叫,像是猛地被她看透了一样,心跳都漏了一拍。

  “啊?”

  “你若真的觉得过意不去,就答应奴才一件事吧。”

  “什么事。”

  “三年丧期满后,去宗人府递册子。”

  “呵,你怕爷不要你。”

  他说完,突然又开窍般地想明白一样事。

  她为自己冒犯天威,为自己和额娘得罪太后。倘若若自己不要他,这天底下,竟再也没有能要她的男人了。

  他莫名有些心疼她。

  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怎么,竟连他自己也觉得,王疏月嫁给自己是被糟踏了吗?

第13章 采桑子(一)

  这日黄昏。孙淼来传福晋的话。

  免去王疏月剩下的责罚,并令她出宫。和这个恩典一齐传来的,还有王家夫人病故丧讯。然而夫人真正的死,却已经是前日的事了。

  王授文只在的乾清门前看了一眼出宫的女儿。

  宫门前在查出宫令,她孤零零地立在宫门前,抬头望着青灰色的天空,静静地候着。没有显露哀痛,甚至没有流泪。她仍然穿着孝服,长发绑成一根素净的辫子,在辫尾用瓦兰色璎珞束着,整个人淡得快要融进紫禁城的灰白之中。

  她似乎有感应似的,也像王授文这边看过来。

  父女二人原本都在隐忍,然而这一个对视却彼此红了眼眶。王授文忙背过身去走到石狮后面去站着。

  直到女儿走出乾清门,瘦弱的身影消失在昏时乾清门外的霞光之下后,他才走出来。

  他还不能归家,还要去南书房议政。

  指望谁来体谅是不可能的。

  偌大的紫禁城压住了很多东西,寻常的人喜怒哀乐,都悄无声息地湮没其中。

  王授文一路都在回想自己的夫人曾经说过的话。这么多年,在子女的事情上,夫人向来与自己意见相左,比如,他想让儿子考科举,夫人却想让他去管他们在老家的那座桂花园。他想让王疏月做贺庞的侧福晋,夫人却说,在长洲给他说门亲事,家世不用多么显赫,只要那家富贵,家里的孩子有志做个不登科的雅士就好。

  他没在意过,毕竟他才是一家之主。家族嘛,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是要兴旺发扬才好,哪里能越过越回去,从官宦之家,做成乡绅去呢。女人的眼光就只顾着眼前的那么一点点。果然还是要不得的。

  王授文一直是这样怼她的。但她和王疏月一样,人明快,从来也不生气。被怼到脸红了。也只说:“妾说这些,不过是想老爷还有这两个孩子,以后都能过得舒坦些。”

  这不还是目光短浅吗?要想舒坦,他们这些前明的遗臣,早就丢掉官衔被发配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一家老小连饭恐怕都要吃不上。哪里会有如今的显赫地位和宽敞府宅。

  所以,女人的话,还是听听就好了。

  可是,如今她再也不会开口了。王授文却觉得心里空落下来,好像每一走步都踏不实在。

  他就这么从乾清门虚浮地摇到了南书房。

  今日原本不该他在南书房值守,皇帝却不知为何将他传召过来了。他心里有悲痛,却不能露悲,路过敬事房的时候,还特意让人取镜正容理衣冠。这才肯过去。

  此时南书房的气氛沉郁。

  恭亲王并其他几个议政王大臣都跪在南书房门前。王授文走进去向皇帝请了安。皇帝只是背对着他抬了抬手,连一声“伊立”都没说。

  王授文见除了自己意外,内阁学士程英也在,程英下首站着的那个人王授文也认识,是户部的司官乌嘉。这个人原就是皇帝府上的包衣奴才,在地方上历练了几年名声很是微妙,尤其是在山东一代清剿流寇,是出了名地比流寇还流氓,皇帝这回把他放到户部去清理四川军营的空饷,起初还没弄明白自己主子意思,手脚放不开,但自从被申斥之后,简直是疯了一般地抓攫,狠不得把贺临的四川大营整个剖了来。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但凡在外带兵,钱是第一要事,没有钱,哪里有人来卖命。所以各地的军营都在想方设法地抓钱,掏朝廷的,征地方的,处处是烂账,朝廷呢,大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认真查过。但看了这回乌嘉在户部查账的那架势,再一看看着外头恭亲王的那副情景,王授文暗想,该来的也许今日就要来了。

  皇帝一直没有说话。始终背向众人,沉默地站在悬匾下头。

  他一手撑着书案,灯盏就在他手边,伺候灯火的宫女,此时连油都不敢上前去添,黄昏的天光都敛尽了,书房内光线昏暗。门稀开一条缝,张得通贴着缝小心进来。

  “皇上,恭亲王爷……晕过去了一次,这会儿……”

  晕过去了,这是得跪了多久。

  王授文看了一眼程英,程英未露声色,只是冲他摇了摇头。

  “呵……”

  皇帝突然冷笑了一声,“程英,王授文,你们是跟着皇阿玛一路过来的老人了,你们看看,”

  他转过身,一面笑一面指向外头。

  “看看皇阿玛的儿子们,朕的兄弟们如今是什么德行。”

  王授文知道皇帝这些话说来给外面的人听的。并不是当真要他们回什么话。

  忙顺应道:“皇上息怒,切勿怒急伤身,万要保重龙体。”

  皇帝是真想保重“龙体”。

  在乾清宫伤了腰后,他到现在都还在疼。周太医说怒气伤肝脏肾脏,他已尽力克制,但整个议政王大臣会议,显然是以老七起头,拿老十一的事来掣肘他。他要削这些碍手碍脚的王大臣,他们也偏不让他顺意。

  王授文的话意思也很明显,这事急不得。

  “把恭王扶进来。另外,让老十二他们也不要跪了。都进来。”

  王授文,程英乌善这些人自是退到一旁。

  恭王被张得通亲自扶了进来,皇帝没让这些人磨蹭规矩,直接让免。恭亲王却执意要跪下去。张得通扶不住,也只得跟着一道跪了下去。

  皇帝坐在书案后。

  “七弟,乌嘉的折子你看过了吧。”

  “奴才看过了。”

  皇帝挑眉笑道:“奴才?好个奴才。

  他一笑,腰处涨疼,然而这疼到没有惹得他冒火,反而分散了他内心焦灼。

  恭亲王磕了个头。他比皇帝还要小一岁。但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小的时候就靠药养着,大了后也就淡了争权夺利的那份心。常年服药,如今看起来却比皇帝要年长些。身量又偏矮,同贺临站在一起,简直不像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这会儿因为疲倦缩蜷着身子,人就先得更萎靡了。

  “皇上,奴才知道十一弟有罪,奴才也不敢替他开脱,但是,请皇上想想,咱们这些兄弟,废太子被圈,早年战死者有,后疫病死者有。皇上,奴才求您顾念手足,再给老十一一个机会吧!”

  “你要朕顾念手足,那朝廷的王法谁来顾。十万两的空饷,四川巡抚隆全都披枷带锁回京,押在刑部等着问罪。你跟朕说,老十一关不得?”

  他问完,恭亲王不敢应声。

  皇帝向椅背上靠去:“好,宗人府圈不得嘛,照你的说法……对,你怎么说的来着……哦,怕有人戳朕的脊梁骨,说朕眼里容不下这个军功赫赫的兄弟。那好,贺覃!”

  他一把将手中的折子摔到人膝前。“你给朕找个地方,去关这个奴才!”

  恭亲王被皇帝斥得眼前一阵一阵发黑。

  多布托那颗棋皇帝在贺临身边埋了快十年都没动,可见从多久以前开始,皇帝就已经把自己这个将军王的弟弟看在眼里了。就算他真的是弑君杀父夺来的皇位,但他动心忍性这么多年,一举拔刀就直捏要害,很难想象,他这些年,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经营了多少。

  不得不说,他们这几个兄弟,要论权术,早已全部都输给他,甚至是皇阿玛,也输了。

  “恭王,给朕回话。”

  “奴才……奴才惭愧。”

  这句话却引来一阵沉默。

  天起风了,而后又下起夜雪来。过了黄昏的雪比白日还要冷,何庆在一旁给炭炉子里添炭,火星子蹦出来一点,烫到王授文的手背,他眉头不禁一跳。

  其实,贺临是死是活,他已经不关注了。

  他只是不愿意自己的女儿也跟着搭进去,永不见天日地搭进去。

  先帝的皇子,无论如何是死不了。皇帝要考虑的不过是用什么名目,把他关到什么地方去。他看得出来自己的女儿对贺临的维护,但她毕竟是个女人,哪里压得过天理国法,和这些皇家子弟权力相争。但是,她已经见罪了皇帝太后,放眼整个京城官户,谁还能要她,到头来,恐怕只有跟着贺临去。

  可若是当真跟了贺临去,这一辈子,怕是再也见不上一面了。

  才经丧妻之痛,尚不可表,又眼见分离在前。

  王授文头一次有些怀疑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夫人那几句糊涂话,好像能噘出些滋味来了。

  “皇上,承乾宫的宫人来报,老贵妃在大行皇帝的灵前哭得昏死过去。这会儿主子娘娘已经过去了。让奴才们传皇上知晓一声。”

  恭亲王跪着不敢抬头,不能起来,也不能说话,只把眼眶烧得热红。

  皇帝低头看向他,突然笑了一声:“为他一个大清的罪人,致其兄,其母,皆遭大罪。”

  说着,抬手只向乾清宫方向:“朕让他在皇阿玛的灵前跪着,都是大不孝!”

  “王授文,替朕拟旨,削去先帝皇十一子爵位,交还丰台大营给乌里台看管,你替朕告诉乌里台,这个人,朕是要议罪论死的!”

  王授文虽知今日局面,听到‘议罪论死’四个字,还是心惊肉跳。

  “张得通,摆驾承乾宫。朕亲自去看看老贵妃。”

  说完,皇帝站起身,径直出了南书房。

  雪风灌进来。

  恭亲王哑着嗓子,喊了一声:“额娘,完了————”

  眼前一黑,终在王授文面前栽倒。

  生杀与夺叫人胆寒。王授文看着倒在地上恭亲王,如灌雪水,两腮尽僵。

第14章 采桑子(二)

  转眼到了大行皇帝出大殡的前日。

  宫门下过钱粮,周太医在养心殿倚炉中烤膏药贴子,何庆蹲在地上帮他稳着烛火。一面不时回头去看靠在榻上看书的皇帝。

  皇帝有个习惯,独寝前总要翻那么几页书,过于疲倦握着书睡过的去的时候也是有的。所以张得通一直要他们这些人上夜的时刻谨着,伺候这位睡过去的爷搁书盖被。这一日皇帝到像是兴致索然,翻了一本又搁下,闭着眼眼神,偶尔翻个身,也不知道是睡着没睡着。

  何庆一问时辰,见已晚了,便对周太医道:“您一会儿教教奴才,奴才去伺候万岁爷贴上。”

  谁知话音刚落,就听皇帝道:“朕还没睡。”

  周太医连忙站起身,托着膏药走到皇帝榻前跪下,宫女悬起帐子,将炭炉移近,皇帝随手从木施上抓了一件袍子披上,翻身坐起来。一旁的宫女细致地替皇帝卷起后襟,接着又有人掌来烛火。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