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旺夫命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94节


  宣宝张嘴要吃。

  砚台缩手。

  宣宝就直直盯着他,他眼神里写着委屈,脸上写着不高兴。

  “你说会听话哥就喂你。”

  “……”

  “快说,你说嘛。”

  “……爹。”

  宣宝扭头看向围观两兄弟互动的卫成,卫成伸手将小儿子抱起来:“不吃他点心,我们吃饭了。”

  砚台眼瞧着他爹和他弟都走了,才低头瞅了瞅摆在面前的零嘴,他一股脑收起来抱回房里藏好,追着爹和弟弟就跑了过去。

  砚台过完生,四月差不多也见底了,至五月,京中继续升温。卫成一天天的等,等那个梦应验,这一等就等到上旬结束,五月十一这天下午,他人在翰林院里翻着书看,忽然天色改了,不多时外面已经昏暗起来,雷云越积越厚隐约能看见云层里的电光,伴随着还有闷雷声传来。

  来了,蜜娘梦里的灾难就要来了。

  同僚们还在奇怪怎么突然变天,卫成是着急不能回去,他想着要是早个一日就好了,昨个儿旬休它不来,今儿在衙门它来了。卫成倒是不担心家里人往外跑,蜜娘已经梦到这出,家中早有准备,一旦变天绝不会出门。他唯恐妻儿害怕,漫天电网伴随着炸响的雷声,谁不怕呢?

  想到蜜娘说后来雷声大到能把耳朵炸聋,为以防万一,她往荷包里塞了棉花团,让卫成带身上说没准能派上用场。

  其实没用上,他是捂着耳朵熬过去的。

  衙门这边年轻的还好,上点儿岁数的都不太舒服,还有天生怕打雷的,一开始硬撑着,后来撑不住整个缩到墙角去,捂着耳朵直发抖。电闪雷鸣持续了得有半个时辰,后来雷声小了,暴雨倾泻而下,卫成才从屋里出来。

  他站在檐下看着外面连天雨幕,以前在南边年年都会有那么几场暴雨,京城这边雨水少些,这样的暴雨几年兴许也就一回,这雨大到好像天上破了窟窿,有人提着木桶从窟窿往下泼水似的。

  电闪雷鸣外加暴雨好像没给翰林院带来什么损失,其他地方却有让雷劈死的,还有闪电引燃干柴,干柴烧起来火势蔓延把房子燃掉的。离京城并不远的围场那边果真燃起了林火,就像卫成预料的那样,那火起先燃得很旺,暴雨来了之后逐渐熄灭……

第120章

  翰林院是清水衙门,也是清闲衙门,毕竟干的主要是修书编书这类精细活,这活当然十分重要,却不直接影响到朝政,眼看官员们都是一脸担心,掌院学士就宣布今日提前下衙,让他们赶紧回去看看。刚才那阵雷打得太凶,谁都怕正好劈到自个儿家,心里急呢。

  最近连着都是大晴天,谁也不会带伞出门,卫成前些天倒是放了一把在衙门这边,撑起来发现用处也不大。雨太大了,又刮着风,哪怕撑着伞身上一样会打湿,与其费力气去撑伞不如走快些,回去沐浴一番,喝碗姜茶。

  平常下衙之后卫成总是慢慢走,今日是一路小跑回来的,到院门口的屋檐底下才伸手在脸上抹了一把,将雨水抹去一些之后,他比平常更大力的叩了几下门。

  还怕屋里人听不见,想喊一声,就听见里面问:“是三郎吗?”

  卫成答应了一声,院门随之打开,站里面的是头戴斗笠的卫老头。这斗笠还是他寻来材料闲着没事自己编的,宽宽大大一顶,比油纸伞要好使。出来的时候卫老头手上也拿着一顶,开门一看,儿子根本没撑伞是冒雨跑回来的,他从头到脚已经湿透,用不着了。

  “蜜娘就说下这么大雨你回来铁定湿一身,刚才她就去烧了一大锅水温在灶上,你回屋洗洗。”

  “家里没出事吧?人都好吗?”

  卫老头闩上门跟着他走,说没事,一变天他们就回房去了,看着要打雷姜蜜就让砚台拿被子捂住耳朵。她自个儿往耳朵里塞上棉团,空出手来护着宣宝。雷打得有点久,一直捂着是不大舒服,好歹没出事。

  卫成又说:“衙门里头都有人吓得往案桌底下藏,砚台他们怕吗?”

  问这话的时候他正好走到屋檐下,跟着就看到屋里头的情形,然后发现是多此一举。臭小子非但没吓着,还跟看了场稀奇似的,看见当爹的回来了就往他跟前扑:“爹你看到没,看到没?刚才好大的雷。”

  卫成拦了他一下:“我冒雨回来的,身上湿,别挨上来。”

  “你在衙门看到打雷了吗?看没看到?”

  “那么大阵仗怎么没看到?”

  砚台捧着脸满是向往:“娘说刚才是雷公电母吵架了,一张嘴能发出这么大声儿,那嗓门比奶还大。爹你说得是多大两张嘴才能吵成这样?那么大的嘴,他家一天要吃掉多少?”

  卫成都快跟不上他节奏了,他从嗓门大想到嘴大,嘴大吃得多,能吃那么多天庭待遇一定很好!结论是在上面当官拿得比下面多!

  看男人噎得没话说了,姜蜜笑了笑:“砚台帮娘看着弟弟,娘给你爹弄洗澡水去,你爹一身都湿透了,不洗洗要生病的。”

  “哦,好。”

  砚台回去坐到宣宝旁边,姜蜜起身要去给卫成弄洗澡水,怕她一个人弄吃力,吴婆子也去帮忙。兑水的时候姜蜜提起来说这院子可以改一改:“现在这样落雨或者落雪天都不方便,我想着能不能把四面的屋檐连起来围成一圈,这样雨天不用穿院子,咱们直接从檐下走,娘觉得呢?”

  “这主意不错,回头让老头子去打听看看,找人来改改院子。”说着吴婆子又看向姜蜜,问她咋想到的?

  “相公还在庶常馆的时候我不是跟他去过一次陆府?我看大户人家就是这样,他们那个叫抄手游廊,雨雪天从那边走,鞋底都不会湿。咱院子虽然小一点,可以学学他们,不用弄得十分精细,把屋檐连起来围成一圈就行了。”

  吴婆子听着直点头,后来卫成沐浴去了,她还在琢磨这事。姜蜜提过之后没再操心,她挽起袖子帮卫成洗头来着,边洗边说今儿个这出:“南边年年都要打两场大雷,也没见过这么厉害的,我在梦里都看过一回了,今儿个遇上还是怕,就怕正好打在咱们家。心里虚得没边儿,还不敢露怯,得哄着砚台和宣宝说没事,让他俩别怕,捂好耳朵。”

  卫成闭着眼睛,说:“怪我,我要是在家就好了。”

  “这怎么能怪你?又不是旬休日,还能赖在家里不去衙门?”

  “不管怎么说,我不在家就是我的不是。”

  姜蜜动作轻柔的搓着头发,问他外面是个什么情况?

  “现在还不清楚,像这么大的雷一道道劈下来,估摸会有让雷打中丢了命的。”现在最要紧的还不是死个把人,遇上天灾没有不死人的,他担心什么?担心有心人利用这次散播对朝廷对皇上不利的言论,动摇民心。打雷不稀罕,这么大的雷很多人这辈子都是头一回见着,多少人胆都吓破了,这时候要是有人说,是上天对皇帝不满故而降下灾祸,很多人会相信,那是卫成最不愿意见到的,估计也是避不过的。

  哪怕自家啥事儿没出,因为心存忧虑,这晚卫成都没歇好,到衙门的时候他心情都很沉重,没想到一进衙门迎来的却是喜讯。

  只见同僚各个面带哀色,卫成不明就里,问他们出什么事了?

  “卫侍读没听说吗?国丈爷让雷劈了个正着,不幸殁了。”

  但凡听说这事的,甭管心里咋想,面上都是一片哀切,瞧着悲痛至极。卫成却不同,他听完就皱起眉,问同僚国丈他被雷劈中的时候是在外面还是屋里?

  “倒没听说,不过昨个儿阵仗那么大,除非变天时人在外头,要是本来在屋里应该没人会出去。国丈两个月来都在府上养病,没见出过家门,听说如今连地都不下,总该是在屋里出的事。”

  卫成的表情就更奇怪了,说要是打雷的时候正好在外面并且无处可避被雷劈中那叫不幸,在家里还被雷公盯上,这就有点……

  “别说京城这边雷雨天少,我从前在南边,打雷下雨司空见惯,也没见过像昨个儿那么厉害的。天老爷长着眼,没事做什么吓唬凡人?昨儿那一出你们不觉得太蹊跷吗?”

  没人点破的时候还不觉得,他这么说,同僚也觉得不对劲。

  满京城那么多人,为啥雷公偏找上了国丈爷?

  又想起国丈爷最近半年的倒霉事,一出接一出,一环扣一环,有心人要设计都设计不到这地步,难不成是天老爷要断他活路?因为他对今上不敬结党营私动摇皇权?

  翰林官都有些吓到了,你看我,我看你。

  这时候有人来翰林院找卫成,说宫里传他,让赶紧去。

  卫成顾不上忽悠同僚,匆匆进到宫中,乾元帝一见他就问梦里的巨响是不是和昨天的雷鸣声一样?

  “是一样的。”

  “那你梦到的大火恐怕是雷打在枯树上,把树给引燃了。朕原以为是哪个趁着行围纵火,不想真相竟是这样。天灾啊,最麻烦就是天灾,这样一来民间又要非议朕了。”

  乾元帝说着一掌拍在御案上,卫成心肝都跟着颤了一下,他拱手问:“皇上可是尚未听说?”

  “听说什么?”

  “国丈的事。”

  “听说了,眼下平民怨才是第一要紧事,朕顾不上他。”

  该怎么说呢?要是国丈好好地突然暴毙,除一心头大患皇帝应该会非常痛快。可国丈已经退出朝堂,并且重病缠身,太医说他就只剩一两年可活,这时候死了,死就死吧。皇帝满心想的都是接下来的风波,从昨晚到现在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夜没睡头都要炸了。

  看皇帝精神头很不好,卫成估摸他钻死胡同了,只想到昨个儿那出之后要给百姓一个交代,没想到反过来利用。昨儿那一出,利用得好能威慑不少人,那不是什么灾祸,是祥瑞。

  “请皇上听微臣一言。微臣以为,昨个儿天降雷罚是上苍相助于您。它先是托梦给微臣,让微臣在皇上提出要去行围时劝阻您,护您周全,同时在千万人中精准的找到国丈……上苍是不满国丈结党营私危急皇上,又唯恐皇上心软留下祸根,借此替您除去一害,这不是天降祥瑞?只要老百姓明白了上苍的良苦用心,非但不会误会您,反而会更加的尊重拥护,这不是大好事吗?”

  皇帝一拍脑门:“是朕的过错,非但没理解到上天的良苦用心,险些还误会了。”

  卫成倒是挺理解的,他事不关己才能跳出来看,昨个儿那雷要是没把国丈劈死,皇上要受千夫所指,势必得降下罪己诏反省自身。想也知道今早宫门打开之后从外面传进来多少消息,大臣们不停在告诉皇上昨个儿损失多大,他脑子里满满全是这些,一时没转过来也很正常。

  皇上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疏忽,会犯错,做臣子的就应该在皇上没考虑到的时候提醒他。

  卫成提醒了,不光提醒了,进宫之前还在翰林院打了铺垫,相信天降雷罚除去祸害这个说法慢慢会在京城传开。国丈这两年给皇上添了不少乱,他不会白死,死了也得做那个杀鸡儆猴的鸡。得让朝堂上那些存着异心看看结党营私是个什么下场,让他们知道上天是站在皇上这头的,要造反且看你命够不够硬。

  乾元帝刚才差点让传进宫的坏消息挤爆了脑子,他头疼一早上了。

  听卫成那么几句话,忽然拨云见月。

  没错!

  昨个儿那不是上苍在警示他,而是上苍看不惯太傅动摇国本,除害来的。

  皇帝立刻招来心腹,安排他们放出消息,并责令他们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消息扩散开,得让满京城的百姓知道背后的真相。

第121章

  皇帝清晰的感觉到了,卫成是个福星,他不光主意多,运道也好,总能逢凶化吉。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乡下出身一路当上从五品官也不见飘,踏实稳重忠心得很。

  之前担心民心动摇,有解决办法之后皇帝舒了口气,他抬起手在太阳穴上按了按,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开一些。只要民间言论可以引导,别的都是小问题,皇帝暂时将清早传进来那些坏消息放下,说:“太傅没了,他府上全要戴孝,能空出不少职位来。五六七八品不看,往上三品有一个,四品两个。你如今是从五品,越过四品直接跨上三品不大合适,那就是二选一,你想想再回答朕,是想做詹事府少詹事还是通政司右通政。”

  当什么官还能自己选???

  这圣眷也太隆了!

  让那些每日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的大人知道能两眼一翻气晕过去。皇上真的偏心,他对卫成比宗室子弟还要宽容,遇事最先想到对方,有好处也第一个想到,少詹事和右通政这种官还能让他看着选……

  卫成也很惊讶:“微臣才升上从五品不久,哪怕有缺,也轮不到吧。”

  “这回你大功两件,不仅使朕避过雷击之险,还替朕出了个好点子解决了后面的烦心事,理应重赏。”

  卫成低着头,受宠若惊道:“这也太重了。微臣其实没做什么,只是用这张嘴将上天的意思说出来罢了。”

  “行了,在朕面前就别做这般情状。让你二选一不光是奖赏,这两个官职都很要紧,总得交给有能耐并且忠心之人,你只需告诉朕想去詹事府还是通政司。”

  乾元帝说这两个职位都很要紧,是句大实话。

  詹事府是什么?

  是东宫下属的机构,服务太子的。

  至于通政司,掌管的是内外章奏以及臣民申诉。比如说有百姓受了冤屈,底下官员没给他公道,他告上来,就得从通政司走流程,流程走上去皇上才会知道。通政使要是不廉洁,就等于掩住皇上双耳,不让他听见下面的声音。

  国丈那边先前能压下那么多百姓申诉,保下作恶的旁支弟子,一方面也是在通政司有人。

  本朝通政司权力挺大的,黑心一点在这职位上能捞不少,三不五时总有人来活动,请你帮帮忙抬个手。

  皇帝说让卫成选,他心里属意通政司。在通政司里,最大的是正三品通政使,通政使下面设左右通政,都是正四品官。本朝尊左,右通政虽然稍矮一头,也是衙门里的三把手,是大官了。还有一点,如今的通政使姓刘,他已经年逾花甲,估摸再有几年就要告老,回头等他闲云野鹤去了,皇帝能直接把卫成提拔上来。

  这衙门本身也很适合他,通政司要把底下申诉的内容上报给皇帝,面圣的机会自然不少。

  再者,卫成他不是踏实做学问的人,留翰林院里没多大意思,通政司适合他。他为人正直,敢说,不怕事。

  卫成也没让皇帝失望,让他爽快点二选一,他几乎没想,直接说了通政司:“论学问,微臣比不上翰林院诸位同僚,不敢教导太子。去通政司倒还勉强,臣虽愚笨,胜在有二分胆色不怕麻烦上身。”

上一页 下一页